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19篇
  免费   3190篇
  国内免费   3434篇
测绘学   919篇
大气科学   1050篇
地球物理   2120篇
地质学   10709篇
海洋学   1111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44篇
自然地理   217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45篇
  2022年   522篇
  2021年   669篇
  2020年   605篇
  2019年   750篇
  2018年   620篇
  2017年   675篇
  2016年   706篇
  2015年   771篇
  2014年   949篇
  2013年   801篇
  2012年   989篇
  2011年   1018篇
  2010年   870篇
  2009年   857篇
  2008年   877篇
  2007年   879篇
  2006年   890篇
  2005年   719篇
  2004年   631篇
  2003年   563篇
  2002年   479篇
  2001年   464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340篇
  1998年   309篇
  1997年   266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15篇
  1994年   186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00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distributions and stabl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saturated fatty acids (SaFAs) in one 300 cm long sedimentary profile, which was named as Site4B in Shenhu,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aFAs in sediments ranged from 1.80 to 10.16 μg/g (μg FA/g dry sediment) and showed an even-over-odd predominance in the carbon chain of C12 to C32, mostly with n-C16 and n-C18 being the two major components. 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 n-C12 to n-C18) mainly from marine microorganisms had average δ13C values of −26.7‰ to −28.2‰, whereas some terrigenous-sourced long-chain fatty acids (LcFAs; n-C21 to n-C32) had average δ13C values of −29.6‰ to −34.1‰. The other LcFAs (n-C24 & n-C26  n-C28; average δ13C values are −26.1‰ to −28.0‰) as well as n-C19 and n-C20 SaFAs (average δ13C values are −29.1‰ and −29.3‰, respectively) showed a mixed signal of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The relative bioproductivity calculation (marine vs. terrigenous) demonstrated that most of organic carbon accumulation throughout the sedimentary profile was contributed by marine organism. The high marine productivity in Shenhu, South China Sea may be related to the hydrocarbon seepage which evidenced by diapiric structures. Interestingly, there is a sever fluctuation of terrigenous inputs around the depth of 97 cm below the seafloor (bsf), probably resulting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Dansgaard–Oeschger events and the Younger Dryas event as revealed by 14C age measurements.  相似文献   
992.
湖南禾库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资料,分析研究了湖南禾库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元素分布、单元素异常、元素相关性、异常元素组合等特征的研究表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在高山峻岭、地形复杂的禾库地区有良好的找矿效果,并优选了嗅脑和杉木冲2处铅锌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93.
俞宪生 《探矿工程》2014,41(5):29-32
针对彰武工区部分断陷地层含砾,易斜、易塌、易漏,研磨性强等特点,通过建立地层可钻性及三压力剖面,推广试验高效钻头、单弯螺杆加PDC钻头复合钻具、新型堵漏材料及堵漏措施等,为快速钻井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彰武工区快速钻井工艺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994.
栾川钼矿采空区钻探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栾川钼矿地质结构复杂、地下采空区交错纵横,采空区底板凹凸不平开孔困难,普通钻进容易造成钻孔偏斜的情况,为解决矿区面临的勘探技术难题,研究试验了以潜孔锤反循环钻探技术为核心,集成多种先进的钻探机具,采取人工造孔法、下套管导向法或实时控制参数法等钻探工艺,顺利在采空区底板打孔并钻穿多层采空区,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简要概述了新疆哈拉奇地区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过程中取得的新成果和主要进展。新建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碳酸盐台地深水斜坡相的哈拉奇组;在石炭系一二叠系中共识别出4个带和1个珊瑚组合;在志留系中识别出笔石组合带;在石炭纪别根他乌组中发现多套古岩溶角砾岩层,在哈拉奇组中发现深水重力流沉积;识别厘定出石炭系/泥盆系和志留系/奥陶系2个平行不整合;依据不整合面划分2个构造层,并识别出3期区域性褶皱构造;划分出6个区域磁异常,4个高磁异常,并进行了查证和解译;固定水系沉积物综合异常14处;探索性地开发针对数字化填图系统的Dliner数字化整饰平台。  相似文献   
996.
卢锋 《探矿工程》2014,41(12):68-73,74
通过对大同市某变电站下伏采空区治理的实例,介绍了采空区治理方法的选择和实施过程,探讨了采空区注浆加固治理工程设计理念,总结了施工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大裂隙堵漏剂在神农架矿区复杂地层钻进的试验应用,论述了该堵漏剂堵漏性能参数及堵漏机理,总结了用该堵漏剂堵漏的操作方法;简述了野外施工试验的应用过程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地埋管热泵技术是采集地表以下200 m深度内的浅层地热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利用技术,而该技术在贵州碳酸盐岩分布区的应用和推广之所以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岩溶地层中建造垂直换热孔的难度大、成本较高。通过贵州省有色科技大楼附楼采用垂直地埋管式与基础桩螺旋盘管式有效组合的换热系统,在岩溶一般至中等发育的碳酸盐岩地层中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的成功经验的介绍,为地埋管热泵技术在贵州岩溶地区的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泥浆冷却技术是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的关键技术之一,低温泥浆可以抑制天然气水合物在钻进和提钻过程中分解,有利于钻获水合物实物样品。新型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泥浆冷却系统主要包括载冷剂制冷器、翅片管式换热器、温度监测与记录和防冻装置4部分。制冷机组采用变频启动,减小了野外施工中配套发电机的功率,大幅度降低油料消耗;翅片管式换热器中泥浆与载冷剂对流换热,换热面积大,换热效率高;温度监测与记录装置对4个关键节点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同时防冻装置可防止泥浆在换热器中结冰堵塞,影响正常使用。运用传热学和流体力学理论对泥浆与载冷剂对流换热过程进行计算,在满足制冷要求的前提下,换热器换热面积是10.58 m2,管路压力损失为0.34 MPa。  相似文献   
1000.
胡静云  李庶林  林峰 《岩土力学》2014,35(4):1117-1122
大红山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形成了3个规模巨大的采空区,采空区上覆岩层移动与地表开裂塌陷将导致露天采场发生滚石地压灾害、井下采场产生空气冲击波次生地质灾害、地表与井下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等。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多通道微震监测、非接触式岩移实时监测、基于手持式GPS仪的地表开裂范围监测和基于全站仪的地表沉降与水平移动监测的多种综合地压监测手段,对上覆岩层崩落高度、上覆岩层下沉变形量、地表开裂范围和地表沉降与水平移动等进行了监测,通过两年的监测获取了大量的监测数据,经分析表明,采空区上覆岩层崩落高度约在+1 090+1 060 m,上覆岩层+1 090 m平巷内观测点累计沉降量为1 350 mm,地表开裂范围位于以岩移角为75°划定的地表岩移范围内,地表测点最大累计沉降与水平移动量为1 779与948 mm,上覆岩层与地表的变形移动活动处于稳定渐进可控的状态,目前不会发生上述地压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